人才在帆软
千帆历尽,在帆软重拾少年心意

文 | Varon

在纳投名状给帆软前,我已经不是从象牙塔出来对一切充满好奇和干劲的大学生了,是一个已然挨了一年社会毒打的小油条。选择跳出原公司的销售岗来帆软做售前之间的过程也是极度的曲折,来聊这段过程前,先来谈一下从东北大学毕业这一年挨了怎样的毒打,只有这样才能说清我这根小油条在跳出来时手握数个大厂顶级大厂的offer为什么会选择牵手帆软。

2017年11月初,考研心态爆炸。毕业怎么办?二战?二战又出现这个状态怎么办?二战失败了怎么办?找工作?往届生没有工作经历怎么和应届生竞争?有了这些对前途未卜的恐惧坚定了我找工作的决心。由于之前一心扑在考研上,对未来想要从事的方向也没有思考过,所以索性向‘钱’看齐,最终选择了一家大型国企,工资高专业对口。拿到这份offer后,没有再投其他公司,也没有再去了解其他公司。2018年3月过完年直接奔赴上海开启了职业生涯。

简短总结一下在这家大型国企的经历:标准的国企作风,早上8点半上班,下午三点半下班。工作内容是巡检码头作业,有问题直接找供应商,工作难度几乎为0。实习了2个月,在没有找好下家的情况下,我选择了离开,也是从这儿开始,我开启了对职业的思考。离开的因素有三个:①最重要的,在里面学不到东西,平台虽然大,但是你可以自主操作的东西几乎为0,呆下去自身的竞争力会随着年限呈无底线的下降趋势,我在那儿经常思考的问题我究竟比现场外包的工人强在哪里,凭什么我能拿数倍的工资,凭那张文凭吗?②如果公司裁员,我凭什么留下来?那会儿我看到一句话,也是现在我拿来一直反复问自己的问题:我给公司带来的价值究竟对不对得起公司发我的工资。③斗志的消磨,我很认同一句话,自身的条件决定自己的下限,周围的人决定了你上限,具体就不再细究。总结一下在这段经历中,给予我最重要的三个观念:①短期地向‘钱’看齐不如长期向未来看齐 ②职业生涯中,对于自身在公司的价值判断来源于创造的价值和薪水的匹配程度。③平台给予你发挥的空间。

之后回到学校,痛定思痛,经过十分曲折的过程,最后进入了一家国内知名的国内信息安全公司成为销售经理。新雇主的平台、狼性文化,再结合销售经理这个岗位的自由程度和创造价值的易观性,让我在初期一度为之疯狂奋斗,在7月末至9月初这段培训中,我以笔试成绩第一,综合成绩第二在校招新人培训中结束。我分配在了大企业组,负责上海8个大国企。现在说说那两个月技术轮岗对我的影响,正是因为有了那两个月技术轮岗,让我意识到我内心其实是崇尚技术的,当看见一个项目自己亲手把他配置上线能运行的时候那种欣喜真的是无法言语,所以在之后的销售岗位中我致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技术型销售,或者说顾问型销售。但实际销售经历和我内心的想法背道而驰,整个销售经历充斥着商务和应酬,尤其是在公关这一块,我很不喜这一套,但还是坚持在做,毕竟所有的事你不能去要求满足你所有的心意,能满足一两点个人内心的偏好已经实属难得。之后在19年开年不久,正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番的时候,家里出了大问题,我必须要返回成都,而这家公司有异地原则,不允许在家庭所在的地方工作。所以,我裸辞了这家公司,生涯至此结束。总结一下这段经历:①工作和家庭,我还是选择了家庭,父母在,不远游②在第一段经历的基础上,我想明白了我想从事的方向,如果能将业务和技术两者做兼容,我想选择售前的岗位。

在走离职流程这段时间中,我马不停蹄开始了新一轮的简历投递,毕竟生活是自己的,还要继续。现在开始正式谈谈我怎么遇上了帆软,并成功上了这条船。早在我在上一家公司的时候,当时商业组一个销售告知我陪他去见一个渠道,没想到一约就约到了帆软上海大区经理,于是赶忙带上了商业组老大去见。这次会面过程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帆软,并且对帆软的整体经营业务和模式有了初步了解,本来后续要推动前东家云业务和帆软BI做更深层次的合作,双方已经进入测试阶段,结果最后测试结果以双方产品之间不太好的兼容性而搁置。因此帆软在我心里也留下了一定的印象,便投递了帆软。之后我开始了接近15天的等待,终于等到了帆软的电话,通过了初面,二面接到了大哥(售前业务负责人)的电话。拿到了帆软的售前offer,但大哥也在电话里明确告诉我帆软对于售前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包括POC是由售前做(据我自己的了解,很少有厂商的售前会做POC,多数以方案性售前为主),进帆软有为期两个月的技术考核,一旦考核不通过就会被淘汰。即使是这样,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帆软的offer。

至此我和帆软认识的故事就告一段落,有了这个经历的描述,现在终于可以谈一下为什么在数个大厂里选择了帆软:①他愿意相信我,他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可以选择我未来想前进的方向。②在初面和知乎上了解到帆软的职级体系,扁平化的管理会给予你非常高的自由度,帆软的平台虽然没有大厂的大,但是他允许你自由发挥的空间是非常可观的。③帆软的方向,因为在IT圈,所以我明白IT到DT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IT解决了初期的联通问题,往后必然是DT解决业务问题,虽然国内这一块才刚起步,但我更愿意陪着一颗树苗长成大树,因为他充满的未知性和挑战性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莽劲。④帆软的薪酬体系,他更符合我对自身价值的判断。⑤帆软对技术的追求符合我的预期,不是说老东家不好,但老东家对于市场的业务侧重会远高于其对技术的侧重,所以很多时候商务性质的东西会比真实解决技术问题更重要,因为前者见效快。所以我相信在尊重技术这层基础上,帆软虽然不会爆炸性的增长,但是前进的每一步会让人很踏实。
这就是我和帆软的相遇的故事。